休息在家整理房間,看到爸放在家裡的一張蔡琴的CD,有以前大學時熟悉的歌,隨手把它放來聽,熟悉的音樂,好像又回到中台灣的悶熱的宿舍裡,可是.......等一下........

歌辭怎麼不對了?好好一條歌,怎麼把歌辭改了,而且味道完全不對了,更可惡的是,我知道歌辭不對,可是又怎麼也想不起以前隨口就背的出來的歌辭。

「偶而飄來一陣雨,點點撒落了滿地,尋覓雨傘下那個背影最像你..???..」然後是什麼?是什麼?絕不是「但熙來攘往人群中沒有你」究竟是什麼?

*^$%43w42##@%$#%$  連聽老歌也要逼人罵髒話?

大學畢業就離開台灣,直到近年看到以前的新聞,才知道過去新聞局審歌辭的標準有多離譜,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笑話,但我總以為那是石器時代的事,誰知連一九七○、八○年代的歌,也被改成了四不像。

實在想不起原來的歌辭是什麼,也因此無法判斷原來歌辭是不是真的「有害人心」,可是,喜歡聽這條歌的我不是身心健康的長大(老)了嗎?

重聽老歌,只有說不出的惆悵。

政治正確的人可能要說:就是因為妳不記得歌辭了,所以才能快高長大?

最可惡的是這一段「矇矓的夜,矇矓的雨,眼前呈現著美好遠景....」那個笨蛋改的歌辭?下雨又看不清楚的晚上,怎麼在眼前呈現美好遠景?偏偏我記不得原來的辭,好像是什麼「分不清是淚是雨」,分不清是淚是雨有什麼不對?為什麼一定要美好遠景?令人生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lp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